北方多地进入供暖季 能源稳产保供“组合拳”让百姓温暖过冬
从10月15日开始,部分北方地区正式进入到了供暖季。
河北北部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积极推进“煤改电”
在2023年供暖季,冀北电网风电等清洁能源保障的供暖面积将超过1800万平方米,供暖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。
国家电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管理部副主任 许竞:(冀北区域)整个电采暖用户已经超过了63万户,全面进入供暖期后,电网负荷将超过3000万千瓦,这些负荷的主要增量也是由供暖负荷引起的。
国家电网赤峰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刘波:我们判断,冬季用电高峰将在12月出现,冬季负荷预测为315万千瓦,较2022年同比增长59万千瓦,增长23%。
在新疆阿勒泰地区,晚上的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7℃,局部地区的昼夜温差更是达到28℃。当地的燃煤、燃气等供暖企业已经全面启动供暖设施。目前新疆电采暖用户已增加到156.7万户。
北方港口煤炭运输量快速增加 煤炭企业增产保供在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,进入10月后,每天煤炭的卸车量在153列,港口的煤炭运输量比9月份出现了明显上升。
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,北露天煤矿正在加紧组织生产,这座煤矿承担着东北地区冬季煤炭的保供任务。
目前,北方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每吨在1030元以上,较8月底每吨上涨200元。业内人士表示,煤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上涨导致煤化工需求走强,又恰逢供暖季,煤炭需求持续增加。目前,全社会煤炭库存较6月份下降15%。
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增强 整体价格稳定
国家管网集团近期开展了全国26个重点城市和103个重点工业用户的安全供气分析,制定了多种场景下的应急预案,同时蒙西管道、广西支干线等主干管道在今年建成投产,为即将到来的冬季保供做好充分准备。
在广东珠海高栏天然气处理终端,来自南海深水区的深海天然气汇入陆地管网后可实现“南气北上”,支援北方用气需求。目前,海上气田已制定冬季大气量保供实施方案,满负荷生产,预计今年冬季外输气量增加10%以上。
近日,华北油田储气库群周期注气量突破20亿立方米,较去年同期提高10%。同时,中国石化天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8号储罐刚刚正式投产,新增储气能力超1亿立方米。
进入10月后,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快速上涨。专家表示,由于现货液化天然气进口资源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较小,对于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有限。